钓鱼网 >钓鱼技巧 >鱼性探索 >钓鱼要钓草,水草对钓鱼的影响

钓鱼要钓草,水草对钓鱼的影响

来源:钓鱼123  作者:晨帆  发表时间:2014-07-24 17:32:00251

钓鱼人有个口头语:“钓鱼不钓草,肯定钓不到。”这说出了草与鱼的生活的密切关系。

鱼对草有依赖性,水草对鱼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。其作用有以下几点:

(一)水草及水草上的附属物是鱼的食料

有些鱼可以直接吃草。如草鱼,如人们不投放饵料,草鱼以水中的草为主要食物来源。草上经常爬有小昆虫、蛾、蜻蜓、蚂蚱等,这些小昆虫也是鱼的食料。鱼通过触动草杆,是小昆虫落入水中,成为他们的食料。鱼有时甚至可以跃起挑出水面捕食小虫和飞蛾等。某一幅摄影  作品《千年等一回》。摄的就是一条草鱼跃出水面捕食蜻蜓的一瞬间,拍下了平常难以发现的情景。有时,可以听到水中发出“咂咂”的响声,这是鱼吃草发出的声音,水中漂浮的草屑正是草鱼吃草时产生的剩余物。

  (二)有草的水域溶氧量高    

由于水生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,有水草的地方氧气自然多于无水草的水域。鱼有趋氧性,它会游到氧气较为充足的地方生活,因为这个原因,有水草的地方自然是鱼聚集的“鱼窝”,人们在草边下钩比在无水草的地方下钩钓中鱼的几率自然高一些。

(三)水草是雌鱼的“产床”

鱼儿繁殖期多在春末夏初季节,这时水草已经长的茁壮了,鱼儿常常依靠水草的草茎、草杆、水中的树枝来摩擦自己的身子,刺激身体使精子、卵子排出体外。所以,鱼儿常常会在有水草的地方游来游去。精子、卵子排出后,可以附着在草杆上、树枝上,不被水流冲散,草丛成为精子、卵子结合受精的地方,成为它们的“产床”。

(四)水草是鱼的“保护伞”

人们常常用网捕鱼,有了水草,捕鱼人难以下网,鱼儿藏到草丛中就不会被人捕捉,水草成了鱼的“保护伞”。钓鱼人常有这样的体验,当鱼被钩挂住后,常常会游到草丛中。笔者在草边钓鱼时,鱼中钩后向草边草丛窜去,钩子这时挂住草杆,造成断线的情况时有发生。

天热时,水草又可以遮挡强烈的阳光,水草丛中水温低一些,鱼儿也会到这里“歇凉”,若在这里下钩,鱼上钩的机会也多一些。

(五)水草周围食料丰富   

水中有风浪时,水浪会把浮游生物冲到有水草的地方,由于有水草阻挡,这些浮游生物会聚集到这里,不再漂散。因此说,有水草的地方鱼儿的食料丰富,鱼儿自然会游到这里觅食。

(六)水草使水质化浊为清

水质因气象、风沙的原因有时会变得浑浊,既影响了鱼的觅食,也影响垂钓效果。但是,有水草的水域,因水草的阻挡.泥浆会附着在草叶、草茎上,使有水草的水域的水相对比较清澈。这就有利于鱼的栖息和觅食。    

水草还有吸污排浊的功能,对污染不重的水会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,在这里钓鱼是首选的钓点。    

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,水草与鱼的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,从而印证“钓鱼不钓草,肯定钓不到”的科学道理。因此钓鱼人每到一片水域,总是先观察那里有没有草,然后根据草的分布情况再考虑如何选钓点。 

但是,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,钓草与不钓草也应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。

首先,水草并不是越多越好。我们常常见到有些塘口,整个水面全部被水草覆盖,被浮萍覆盖,这样的水面并不适宜垂钓。一是因为水草太多,无处下钓,鱼上钩后会游到草丛中,难以提竿。更重要的是水草太多,影响空气与水面接触,水的含氧量少。若是草成片,但末满塘,垂钓者可以用扎钩或其他工具在水草中打个“洞”,空出一片无水草的水域,在这里下钩,钓鱼效果肯定会好。

其次,有水草的地方,往往是小鱼非常多,闹窝打搅很凶。钓饵一入水,就会被它们抢食.难以钓到大鱼。而无水草的地方,反而没有小鱼打搅,钓鱼效果好于有草的地方。在有草的水域怎么施钓呢?以下原则可供钓友参考:

(1)密草钓稀

就是说,若水中草很茂盛稠密时,应选择不太稠密(但有草)的地方垂钓。因为草稀的地方光照强一些,下钩提钩不会被草挂住,起鱼也方便。

(2)稀草钓密

若水域草较稀少,有些地方甚至无草时,应选择草较密的水域。这里鱼的食料比较丰富,溶氧量高一些。鱼为了安全也多聚集在草较密的地方。    

(3)不稀不密钓中间      

若水中的草分布较均匀,草不太多,但普遍有草,应选择草与草之间的空当,这样水域空间相对大一些,这是鱼游弋的“通道”。

相关文章
适时学会追着鱼儿钓 钓到大鱼如何计算鱼的年龄 钓鱼实战分析鱼不咬钩的原因 鱼不吃食的四种应对策略 钓鱼时如何通过观察水情而了解鱼情 鱼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对垂钓的影响
钓友评论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|免费注册

0/140字
  • 暂时没有新评论